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《永不凋谢的玫瑰》教案一等奖

《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《永不凋谢的玫瑰》教案一等奖》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,欢迎参考。

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《永不凋谢的玫瑰》教案一等奖

1、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《永不凋谢的玫瑰》教案一等奖

教学目标

1、会读、会写、会用本课的8个生字。

2、正确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。

3、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,体会小女孩真挚、淳朴的亲情。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,陶冶高尚情操。

教学准备

一束玫瑰花、生字卡片、《爱的协奏曲》的音乐带。

教学时间

1~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引入情境,揭示课题

1、出示一束玫瑰花,展示在讲台上。同学们,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?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,仔细观察,说说玫瑰花怎么样?你们喜欢吗?(启发学生看看样子,闻闻香味)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,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,有一位小女孩,她也很喜欢,大家想认识她吗?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。

2、板书课题:永不凋谢的玫瑰。

3、齐读课题。

二、自主读文,识写生字

1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,通读全文,画出生字生词,读准字音,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工具书帮忙。

2、同桌互相认读生字,交流识字方法。

3、开火车认读生字。(矫正字音)

4、抽读新词。(玫瑰、婴儿、 气愤、观赏、甚至、制止、奖状、颤动、凋谢、纯洁)

5、重点指导“愤”“甚”“制”的书写。

三、整体感知,了解大意

1、默读课文,想想: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?

2、汇报交流,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。(小女孩摘了一朵玫瑰花, 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,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)教师相机板书:小女孩、摘花、校长、奖励。

四、细读课文,品味语言, 感悟文本

(一)引导质疑,激发探究兴趣。

1、围绕板书,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?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?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?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,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,还奖励她?

2、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,那下面该怎么办呢?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?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,圈圈画画,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。

(二)探究问题、品味语言。

1、 文中怎么描写玫瑰花的样子的?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?(玫瑰花很美丽,很惹人喜爱)

2、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读这些句子。(个别读,齐读)

3、 这么美丽的玫瑰花,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,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,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,你会想些什么,说些什么?

4、 是啊,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,怎不令人心疼,怎不令人气愤呢?可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,反而还奖励她呢?谁来谈谈你的体会?(学生交流时,相机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)现在你们来做校长,老师来做小女孩,你们来问问看,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。

学生问,师答(语气不好的不回答,语气好的回答。引导学生用温和亲切的语气来说)为什么校长用这样的语气?(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,为了消除她的紧张)

5、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,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。

6、指名读,分角色读。

7?通过询问,我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,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,她是为了让奶奶高兴而摘花,还心想着让奶奶看后再送回来。 校长被小女孩的善良美好的心灵打动了,所以奖给她两朵玫瑰。

8?齐读校长赞扬小女孩的话。

9?出示最后一段,自由读读,谈谈自己的理解。

总结:是啊, 小女孩送的玫瑰花里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,一份孝心。纯洁、善良、美好的心灵像芬芳的玫瑰一样美丽动人,永远不会枯萎,永远不会凋谢。

五、 总结升华,拓展延伸

1、读到这里,几个问题都理解了,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女孩说吧?

2、老师也被这一位纯真懂事的小女孩感动了,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,读给你们听。(配乐朗诵,字幕滚动)

永不凋谢的玫瑰清晨,玫瑰花上闪动着露珠,小女孩摘下最美的一朵,轻轻放在奶奶的枕边。表一份心愿,道一声祝福,奶奶的脸上漾起了微笑。艳艳的花瓣,像绒布一样柔软,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。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,你美好的心灵不正是那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?

3、齐读小诗。

4、最后,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,今天,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玫瑰花,课也结束了,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?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。

(1)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。

(2)送给同学们。愿你们就像那一朵朵带着清香的花。

附:板书设计

32、永不凋谢的玫瑰

小女孩 → 摘花校长→ 奖花

美好的心灵永不凋谢

2、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《永不凋谢的玫瑰》教案

教学目标

1、会读、会写、会用本课的8个生字。

2、正确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。

3、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,体会小女孩真挚、淳朴的亲情。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,陶冶高尚情操。

教学准备

一束玫瑰花、生字卡片、《爱的协奏曲》的音乐带。

教学时间

1~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引入情境,揭示课题

1、出示一束玫瑰花,展示在讲台上。同学们,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?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,仔细观察,说说玫瑰花怎么样?你们喜欢吗?(启发学生看看样子,闻闻香味)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,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,有一位小女孩,她也很喜欢,大家想认识她吗?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。

2、板书课题:永不凋谢的玫瑰。

3、齐读课题。

二、自主读文,识写生字

1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,通读全文,画出生字生词,读准字音,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工具书帮忙。

2、同桌互相认读生字,交流识字方法。

3、开火车认读生字。(矫正字音)

4、抽读新词。(玫瑰、婴儿、 气愤、观赏、甚至、制止、奖状、颤动、凋谢、纯洁)

5、重点指导“愤”“甚”“制”的书写。

三、整体感知,了解大意

1、默读课文,想想: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?

2、汇报交流,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。(小女孩摘了一朵玫瑰花, 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,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)教师相机板书:小女孩、摘花、校长、奖励。

四、细读课文,品味语言, 感悟文本

(一)引导质疑,激发探究兴趣。

1、围绕板书,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?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?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?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,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,还奖励她?

2、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,那下面该怎么办呢?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?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,圈圈画画,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。

(二)探究问题、品味语言。

1、 文中怎么描写玫瑰花的样子的?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?(玫瑰花很美丽,很惹人喜爱)

2、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读这些句子。(个别读,齐读)

3、 这么美丽的玫瑰花,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,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,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,你会想些什么,说些什么?

4、 是啊,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,怎不令人心疼,怎不令人气愤呢?可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,反而还奖励她呢?谁来谈谈你的体会?(学生交流时,相机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)现在你们来做校长,老师来做小女孩,你们来问问看,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。

学生问,师答(语气不好的不回答,语气好的回答。引导学生用温和亲切的语气来说)为什么校长用这样的语气?(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,为了消除她的紧张)

5、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,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。

6、指名读,分角色读。

7?通过询问,我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,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,她是为了让奶奶高兴而摘花,还心想着让奶奶看后再送回来。 校长被小女孩的善良美好的心灵打动了,所以奖给她两朵玫瑰。

8?齐读校长赞扬小女孩的话。

9?出示最后一段,自由读读,谈谈自己的理解。

总结:是啊, 小女孩送的玫瑰花里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,一份孝心。纯洁、善良、美好的心灵像芬芳的玫瑰一样美丽动人,永远不会枯萎,永远不会凋谢。

五、 总结升华,拓展延伸

1、读到这里,几个问题都理解了,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女孩说吧?

2、老师也被这一位纯真懂事的小女孩感动了,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,读给你们听。(配乐朗诵,字幕滚动)

永不凋谢的玫瑰清晨,玫瑰花上闪动着露珠,小女孩摘下最美的一朵,轻轻放在奶奶的枕边。表一份心愿,道一声祝福,奶奶的脸上漾起了微笑。艳艳的花瓣,像绒布一样柔软,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。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,你美好的心灵不正是那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?

3、齐读小诗。

4、最后,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,今天,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玫瑰花,课也结束了,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?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。

(1)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。

(2)送给同学们。愿你们就像那一朵朵带着清香的花。

附:板书设计

32、永不凋谢的玫瑰

小女孩 → 摘花校长→ 奖花

美好的心灵永不凋谢

3、西师版三年级上册《永不凋谢的玫瑰》教学设计

教学目标

1会读、会写、会用本课的8个生字。

2正确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。

3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,体会小女孩真挚、淳朴的亲情。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,陶冶高尚情操。

教学准备

一束玫瑰花、生字卡片、《爱的协奏曲》的音乐带。

教学时间

1~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引入情境,揭示课题

1出示一束玫瑰花,展示在讲台上。同学们,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?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,仔细观察,说说玫瑰花怎么样?你们喜欢吗?(启发学生看看样子,闻闻香味)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,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,有一位小女孩,她也很喜欢,大家想认识她吗?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。

2板书课题:永不凋谢的玫瑰。

3齐读课题。

二、自主读文,识写生字

1选择你喜欢的方式,通读全文,画出生字生词,读准字音,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工具书帮忙。

2同桌互相认读生字,交流识字方法。

3开火车认读生字。(矫正字音)

4抽读新词。(玫瑰、婴儿、 气愤、观赏、甚至、制止、奖状、颤动、凋谢、纯洁)

5重点指导“愤”“甚”“制”的书写。

三、整体感知,了解大意

1默读课文,想想: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?

2汇报交流,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。(小女孩摘了一朵玫瑰花, 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,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)教师相机板书:小女孩、摘花、校长、奖励。

四、细读课文,品味语言, 感悟文本

(一)引导质疑,激发探究兴趣。

1围绕板书,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?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?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?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,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,还奖励她?

2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,那下面该怎么办呢?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?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,圈圈画画,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。

(二)探究问题、品味语言。

1 文中怎么描写玫瑰花的样子的?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?(玫瑰花很美丽,很惹人喜爱)

2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读这些句子。(个别读,齐读)

3 这么美丽的玫瑰花,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,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,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,你会想些什么,说些什么?

4 是啊,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,怎不令人心疼,怎不令人气愤呢?可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,反而还奖励她呢?谁来谈谈你的体会?(学生交流时,相机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)现在你们来做校长,老师来做小女孩,你们来问问看,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。

学生问,师答(语气不好的不回答,语气好的回答。引导学生用温和亲切的语气来说)为什么校长用这样的语气?(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,为了消除她的紧张)

5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,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。

6指名读,分角色读。

7通过询问,我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,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,她是为了让奶奶高兴而摘花,还心想着让奶奶看后再送回来。 校长被小女孩的善良美好的心灵打动了,所以奖给她两朵玫瑰。

8齐读校长赞扬小女孩的话。

9出示最后一段,自由读读,谈谈自己的理解。

总结:是啊, 小女孩送的玫瑰花里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,一份孝心。纯洁、善良、美好的心灵像芬芳的玫瑰一样美丽动人,永远不会枯萎,永远不会凋谢。

五、 总结升华,拓展延伸

1读到这里,几个问题都理解了,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女孩说吧?

2老师也被这一位纯真懂事的小女孩感动了,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,读给你们听。(配乐朗诵,字幕滚动)

永不凋谢的玫瑰清晨,玫瑰花上闪动着露珠,小女孩摘下最美的一朵,轻轻放在奶奶的枕边。表一份心愿,道一声祝福,奶奶的脸上漾起了微笑。艳艳的花瓣,像绒布一样柔软,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。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,你美好的心灵不正是那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?

3齐读小诗。

4最后,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,今天,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玫瑰花,课也结束了,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?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。

(1)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。

(2)送给同学们。愿你们就像那一朵朵带着清香的花。

附:板书设计

32永不凋谢的玫瑰

小女孩 → 摘花校长→ 奖花

美好的心灵永不凋谢

4、西师版三年级上册《三袋麦子》教案

教学目标

1 学习“馒”“饼”等10个生字。
2 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。
3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重、难点

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

教学时间

1~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引入
快要过年了,土地爷爷给小猪、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——一袋麦子。得到了礼物他们会怎么想、怎么做呢?

二、初读课文
自由读文,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,多读几遍。

三、学习生字
借助拼音读准字音,记住字形。
读准下面的生词:
馒头 烙饼 迫不及待 饱满 保存 麦囤
粮食 防止 舔嘴唇 自豪 收获

四、 学习课文
1 出示自学提纲:
默读课文,想一想: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,小猪、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、怎么做的?结果怎样?
2反馈。
(1)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,小猪是怎么想、怎么做的?结果怎样?从“迫不及待”“各种各样”中,你感受到什么?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、6段。
(2)同样的方法交流: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,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想、怎么做的?结果怎样?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、4、7、8、9段。
3小猪、小牛和小猴中你更喜欢谁,为什么?
4要是你收到这份礼物,你会怎么做?

附:板书设计
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
小牛剩一半有备无患
小猴堆满囤有远见

5、西师版三年级上册《我们的学校》教案

教学目标

1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,学会10个生字,学习用硬笔规范、端正、整洁地书写生字。

2结合工具书和生活见闻理解“坐落”“浓密”“晨曦”“掩蔽”“絮语”“茁壮”“拔地而起”等词语,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。

3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,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。

教学重点

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,学习生字、新词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难点

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。

教学准备

1生字卡片、朗读带、教学挂图或课件。

2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,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。

3城市学生开展“手拉手”活动,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,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。

教学时间

1~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听读激趣

1谈话: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?今天,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,来,打个招呼。(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)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?——学生提问

2来,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。(放课文录音)边听边想,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?然后自由发言。

二、自读感知

过渡: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,特别写了这篇文章,叫《我们的学校》。来,我们一起学一学。

1读课文题目:比较去掉“我们的”前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,读出自豪感。

2生自读课文,读准字音,找出不理解的词语。

3小组合作,学习生字新词,读准字音,讨论词义,老师巡视。

4检查学习情况,相机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。

三、品读欣赏

1同学们,读了课文,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?

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,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,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。

2在这样美的校园里,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?你是怎么体会到的?

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,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:

(1)快乐游戏。

(2)与大自然交朋友。

(3)认真学习。

3这么美的环境,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,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?

(1)自读第5~9段,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。

(2)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,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。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。

四、读写延伸

过渡: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,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、幸福、自信和自豪,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,和山里的孩子一起,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“我们的学校”。

1美美地读课文。

2让我们也来向山里的孩子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吧!

请学生说,并鼓励学生将自己说的写下来。

附:板书设计

6、西师版三年级上册《家乡的红橘》教案

教学目标

1运用学过的方法,认识本课的生字,会规范、美观地书写生字。
2能通过查字典,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。
3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。
4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,抓住特点,展开想象,写一写。

教学准备

生字卡片、红橘的有关知识。

教学重点

学习生字词,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。

教学难点

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,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。

教学时间

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第一课时

一、谈话激趣,导入新课
同学们,你们见过红橘吗?吃过红橘吗?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,谁来说一说?(抽生说)
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!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红橘的文章,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红橘是怎样的?
师出示课题:家乡的红橘,生齐读课题。

二、自读课文,解决生字、词读音
1自读课文,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,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。
注意:翘舌音:畅、束
平舌音:素
前鼻音:嫩
后鼻音:竞
多音字:骨(骨气、花骨朵)
2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,每个词语自读三遍
3检查生字、词读音。
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、教师及时纠错,抽生读,小组比赛读、齐读。
4把生字、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,注意把词语读准确,把句子读通顺、读连贯。(抽读、师生互评、齐读)

三、精读课文,了解课文大意
1自读课文,标出段,弄清各段讲了什么?
学生自读,教师巡视。
2全班交流。
(1)这篇课文一共几段?
(2)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?
学生汇报:
第一段:家乡在长江边上,那里有成片的橘园。
第二段:春天时,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。
第三段:四五月时,橘子花开了,花香醉人。
第四段:秋天,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。
第五段:十一月左右,果实成熟了。
第六段:总结全文,赞美家乡的红橘。

四、学习生字
1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。
2教师重点指导“骨”字的写法,请生观察写“骨”字时应注意什么?骨字的第四、第五画是点、横钩。
3师范写“骨”字。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。
4生练习:打开练习本,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,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。
5展示书写。

五、作业
1抄写生字。
2抄写词语,每个三遍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引入
1复习生字词。
出示生字卡片,开火车读生字、男女生赛读、齐读。
2复习课文:全班齐读课文。

二、精读课文,感受红橘的可爱
1出示第1段,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?(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)
2过渡: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?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?请自读课文2~5段,边读边思考。
3(学生汇报:第2段写了春天时,橘树叶长得很茂盛)师板书:橘树叶。
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?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。(学生汇报:茂盛、四季常青、闪着绿油油的光)
理解“茂盛”的意思。
4指导朗读、背诵。
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,在阳光下闪光,多美呀!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!自读,抽生读,师生点评,齐读,试背。
5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?(生: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)师板书:橘子花。
6默读思考: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?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。(学生汇报:竞相开放、争奇斗艳、绽放、醉倒)
理解词语:竞相开放、争奇斗艳。
7指导朗读、背诵。
(1)自读,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,花香醉人的情景。抽读、教师范读、齐读。
(2)这么美的句子,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?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!(自由背、抽背、师引背、齐背)
8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?(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,很可爱)师板书:青色的橘子。
9小组讨论: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?(学生汇报:肥实、压弯了枝头、又酸又涩)
理解:肥实。
10指导朗读:齐读这一段,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。
11到了十一月左右,果实成熟了,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?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?请生自读第5段。师板书:成熟的果实。
12小组讨论、学生汇报:
颜色:红色金黄色的瓤
形状:像一盏盏的小灯笼
味道:甜甜的
感受:使人感到舒畅极了
13指导背诵: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,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。(自背、抽背、引背、齐背)
14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,无论是橘树叶、橘子花,还是橘子,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,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!齐读课文最后一段。
师板书:让人喜爱。

三、理清顺序,总结全文
1通过刚才的学习,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,先写叶,再写花,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。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,完成课文第2题,读一读。
出示课后作业:
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,先写初春的橘子树,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,再写()的青色果子,最后写()的成熟的果子。
2教师小结:作者按时间顺序,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,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。在今后的写作中,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,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。

四、作业
1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,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、形状和味道。
附:板书设计
8家乡的红橘春天橘叶:茂盛、闪着绿油油的光
四五月橘子花:竞相开放
秋天青色果实:压弯枝头
十一月果子成熟了:像小灯笼让人喜爱

7、西师版三年级上册《钉子的故事》教案

教学目标

1默读课文,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。

2反复朗读父亲的话,明白“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”的道理。

教学准备

教学挂图或课件, 钉子和木板。

教学时间

1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 实验激趣,导入课文题目

1教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,把钉子钉入木板。接着请一个同学上台拔出。师:同学们,木板上留下了什么?板书:小孔。(顺势过渡)小孔虽小,却凝聚着一位父亲的智慧。

齐读课文题目。

2 读了课文题目,你想知道些什么?

二、 汇报交流,检查预习情况

1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,注意把预习中遇到的较难的字词,多读两遍。

2指名分段读课文,注意要求学生读得正确通顺。

3齐读课文。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。

4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(只要学生说个大概就给予肯定)

5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?

(1)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?

(2)为什么父亲要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,不觉得太费时间吗?

(3)坏脾气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?

三、 自主探究,解决问题

1再读课文,针对黑板上的问题,把你读懂的内容、获得的启发、自己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。

2团结就是力量,我们一起解决了问题,读懂了